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前七剑

2021-06-04 19:01:48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


关于互联网思维


独孤九剑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是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互联网思维的著作,用9大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以专业的视角全方位解读移动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变革,涉及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品牌建设、产品研发、营销推广、组织转型、文化变革等企业经营价值链条的各个方面。这是一部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必读的“孙子兵法”,帮助我们开启对新商业文明时代的系统思考。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阅读笔记

转文:贾俊
一、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形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信息经济时代注定要取代“以厂商为中心”的工业经济。不是互联网企业淘汰传统企业,也不是传统企业淘汰传统企业,而是新商业淘汰旧商业。

知识经济时代,最核心的资源,一个是数据,一个是知识工作者。



二、传统企业“触网”的四大误区、四重境界、互联网转型三部曲。
传统企业“触网”,应规避四大误区

微信、微博营销不等于网络营销,它们只是互联网产品的形态。

网上开店不等于电子商务。

信息化不等于互联网化。

外包方式不能根本解决人才瓶颈。

传统企业“触网”的四重境界

传播层面:网络营销。 其实无论怎么变化,都是传播层面的事,就是“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信息、以合适的形式、通过合适的媒介、传递给合适的人”。

渠道层面:电子商务。 电商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一种全渠道电商。所谓全渠道,就是利用所有的销售渠道,将消费者在各种不同渠道的购物体验无缝联结,最大化消费过程的愉悦性。

供应链层面:C2B。 在互联网深度影响了传播和渠道环节之后,产品和供应链环节也开始被重构了。通过前端与消费者的高效、个性、精准的互动,倒逼生产方式的柔性化以及整条供应链围绕消费者的全面再造。

价值链层面:互联网思维重构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最高境界,就是用互联网思维去重构企业经营的价值链。 苏宁“从骨子里转型互联网” 的本质,就是用互联网思维去重新打造企业经营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三部曲”

企业家的互联网思维切换。 企业家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天花板,一个企业能做多大,首先取决于企业家的抱负、追求与境界,这就是“企业家封顶”理论。“企业家封顶”理论在互联网转型中依然适用。

组织的互联网思维变革。

业务的互联网思维重构。

三、用户思维

从品牌运营到企业经营,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皆得。”强调了“人”的重要性,在商业社会里,这个“人”指的就是用户。 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商业价值一定要建立在用户价值之上。

用户思维的三个法则
1
得屌丝者得天下

用户与客户。用户一般指的是终端消费者,是产品或服务的最终使用者,客户是指产品的购买者。在商业价值链条中,离终端用户越近越有价值,越容易形成产业链的控制力。终端用户往往是产业链条的起点。用户与客户,有的时候,二者就是一类人群;有时候,二者会有所区隔,如互联网中的广告盈利模式下的网站,用户是免费浏览网页的网民,网站通过聚焦大量网民后形成媒体价值,向第三方兜售广告。在这个模式中,用户是网民,客户是广告主。

“屌丝”是一种长尾经济。 得“屌丝”者得天下,这里有三层含义:第一我们要充分重视真正的“屌丝群体”,他们通过互联网聚合起来的消费能力是惊人的;第二要了解“屌丝”心态,在归属感、存在感和参与感上下工夫;第三,要意识到互联网“长尾经济”的厉 害,任何一类人通过互联网聚合起来的能量都不容小觑。

2
兜售参与感

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这才是小米秘密背后的真正秘密。——小米创始人 雷军。

粉丝经济:让用户参与到品牌建设中。 

1.“粉丝”是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 。 

2.“粉丝”需要经营。 移动互联网也让世界变成了跟随和转发的世界,“粉丝”经营不能自说自话。不能单向传播,而要双向互动。

3.培养“死忠粉丝”。 “死忠粉丝”是最为忠诚的“粉丝”群体,是品牌的种子用户,也是品牌最有价值的意见领袖。 

4.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仅仅是会员。

5.从粉丝经济到社群经济。互联网时代一旦去中心化完成之后就会由“粉丝经济”过渡到“社群经济”,社群经济的底层密码就是让一群协作成本更低、兴趣点更相同的人结合在一起,共同抓住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在未来的商业社会中,品牌与粉丝更像是一种朋友关系。 社群经济的高级形态就是要让粉丝实现“成就感”。

真正的参与感是塑造友爱的互动真正的参与感绝对不仅仅是互动,而是塑造一种友爱的互动,让员工、用户发自内心地热爱你的产品,发自内心地来推荐你的产品。——小米副总裁 黎万强。 

互动不是单向营销和公关,不是扯着耳朵灌输,而是让用户发自内心地喜欢你,喜欢你才愿意参与进来,和你互动。怎么才能让用户喜欢你?要让你的产品惹人爱,让你的服务赋予爱,让你的沟通更真诚。 无论是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研发中,还是参与到品牌建设中,都是一种互动过程。这种互动,意味着你得和用户打成一片,必须要融入他们当中。这才是真正的参与感。

3
用户体验至上

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的感受,是在用户接触产品或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综合体验。

好的用户体验一定要注重细节,并且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这种细节一定要让用户能够感知到,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的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用户感受到了什么。

用户体验要前置,要让用户感受到,不要把精力耗费在擅长却无意义的点。——金山网络 傅盛。 

用户体验前置,说白了就是让用户能够感受到。产品做得再好,功能再多,用户没有感受到,也就没有形成好的用户体验。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开发,有一个指标叫“版本到达率”,意思是你这个软件版本推出来之后,有多少用户会跟着你升级。如果新版本发布完一个月后,才发现只有一万个用户到达这个版本,而近99万的用户还没到达这个版本。那么,对于用户来说这个新功能的价值是多少?只有1%。

四、简约思维
大道至简

“用户体验至上”是用户思维最重要的法则,而用户体验又大多基于产品之上,因此如何做好产品,将极大地影响公司的生存。

所谓简约思维,用一句老话就能概括:“一切从简”。这句话在过去代表人的素养和修为,在今天则代表了企业在开发产品和服务上所展现的素养和修为。它包括三个要素:看起来简洁、用起来简化、说起来简单。

专注,少即是多。

专注就是少做点事,或者说只做一件事。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少就是多意味着专注才有力量,专注才能把产品做到极致。正所谓“越专注,越专业”。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效率与速度决定一切,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抓住关键点,并持续专注于这个关键点,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谁就可以用较少的代价获得更多的收益。这里的专注是指为了做成一件事,必须在一定时期集中力量实现突破。

马云说过:企业也罢,人也罢,做到了一定程度,重要的不是把握机会的能力,而是拒绝机会的能力。勇于拒绝,聚精会神,让马云经营的品牌扬名四海。

王石说“人要学会做减法”,不贪婪不求全,企业经营做减法,品牌业绩成倍加,万科终成为笑傲江湖的地产大佬。

茅理翔说:“我们不做别的,就做厨房领域,而且要做最高端的,要卖得贵,更要卖得好。”不做别的,只做自己擅长的,让方太成为中国厨房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品牌。

这些都是因专注而成功的典型范例。

简约即是美

14世纪哲学家奥卡姆.威廉提出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告诫人们“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后来以一种更为广泛的形式为人们所知,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奥卡姆剃刀演变为一种“以结果为导向,始终追寻高效简洁”的思维方法。

那么在产品设计方面,如何做减法?包括两个方面:外在部分,外观要足够简洁;内在部分,操作流程要足够简化。 简约意味着人性化,是人性最基本的东西。我们人性里都是懒的,你能让我少一步,我就更愿意用这个产品。如微信的摇一摇。 

产品经理应该像上帝那样了解人性。

五、极致思维
从渠道为王到产品为王

原来的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的竞争,核心都在抢夺渠道资源,“得渠道者得天下”,一个方面是因为中国流通体系不够发达和终端成本昂贵,使得厂商很难直接面对终端用户,必须借助渠道的力量来完成最后的产品交付。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逐渐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以及电子商务逐渐渗透进了居民消费的方方面面,使得厂商得以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渠道变得异常扁平。

同时随着各行各业的产能过剩和产品过剩,厂商必须要从产品和服务本身出发,去迎合和吸引消费者。所以,“渠道为王”将会逐步让位于“产品为王”,消费者的需求将得到更充分的释放和更合理的满足。 

极致就是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最好,超越用户预期。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做得很好,但是没有超越用户的想象,那么也不算做到极致。

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才会让人尖叫?答案就是超越用户预期的产品。尖叫是用户口碑,尖叫的背后是超越预期的用户体验。

打造极致产品的“4个关键点”:

1
“需求要抓得准”

我们说的需求用通俗的话来说包括痛点、痒点和兴奋点。

痛点:用户需求必须是刚需,用户存在问题,苦恼无处解决,这些痛就是其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痒点: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有别扭的地方,既乏力又欲罢不能,需要有人帮助挠痒痒。

兴奋点:给用户带来“wow”效应的刺激,产生兴奋点。 

天使投资人麦刚说过:“强需求胜过一个好产品”。

不能从“强需求”出发的产品,很难称得上是好产品。刚需不是一个固定的点,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用户的需求会随着用户的理解和市场竞争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

2
“自己要逼得狠”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王川有一句话在小米广为流传:“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3
“管理要盯得紧”

产品经理最重要的任务要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激活用户的需求,找到用户的刚需点,完成对产品的定义和规划,并且能够快速整合内部的资源去实现这个目标。

: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领导者就是最大的产品经理。

4
要敢于“毁三观”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这种现象称之为 “黑天鹅事件(Blackswanevent)”,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 

而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说这个逻辑:用户没想到的事比用户能想到的事更有意义,更能让用户尖叫! 这种颠覆了大多数人的常规的认识的做法,就是“毁三观”。典型代表:360的免费,中国好声音等。“毁三观”的核心不仅是打破常规的认识,去挑战人们的猎奇底线,而是在于创新以及不断的微创新。

服务即营销

超越期待前面提到,极致就是超越预期。那么极致的服务,自然也是超越用户的预期的。比如海底捞的排队叠纸鹤服务,这就是超越期待的服务。 

同理心。真正超越用户期待的服务, 其实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换过程。这是一种店家和顾客之间的默契,彼此尊重,彼此需要,彼此平等,非常的重要和难得。服务的精髓就是三个字:同理心。同理心,就是彼此可以感同身受的心,顾客和服务者之间是可以感同身受的,好似陌生但胜似朋友般的默契,这样的服务是让人愉悦的,而且顾客和服务者双方都是愉悦快乐的。 同理心,就是进入并了解用户的内心世界,彼此可以感同身受的心。

人人都是服务员。雷军在发布小米1的PPT中有一个图片,他是小米客服的001号,而整个小米是全员客服。 小米还对进入的新媒体阵地进行了定位划分,除了共同承担客服的任务以外,基本形成了“微博拉新、社区沉淀、微信客服”等体系化运营架构,以此将每个阵地的属性效果发挥到最大值。

六、迭代思维
从敏捷开发到精益创业

敏捷开发是互联网产品的一种典型的开发方式,不是传统软件公司大项目产品开发模式,而是通过小项目不断进行迭代、循序渐进地开发。不追求完美,允许有所不足,尽早将产品推到用户跟前,接收反馈,不断试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这种迭代的互联网产品开发方式已经越来越普遍。

精益创业。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是硅谷流行的一种创新方法论。它的核心思想是,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以期适应市场。

敏捷开发和精益创业讲的都是同一种理念,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迭代思维。非常多的成功产品应用了迭代思维,非常快地获得了市场的验证,并且快速地改进,从量变到质变,从而获得巨大成功。世界上很多真正成功的公司也都是从一个小的点开始做起的。比如Facebook,它的第一版本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哈佛的学生找男女朋友,当时扎克伯格只花了一两周的时间去编程上线。

小处着眼,微创新

这个点强调的是要长久持续而快速地在产品、体验方面进行改进,持续改进多了,就促进了创新,甚至颠覆性的创新。

2010年8月的互联网大会上,周鸿袆发表了“用户至上,持续微创新”的演讲,并对“微创新”进行了定义:“你的产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动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有时候就是四两拨千斤,这种单点突破就叫‘微创新’。”

“微创新”又可以称为“渐进式创新”,众多的“微创新”可以引起质变,形成变革式的创新。 例子:集装箱集装箱,一个个冷冰冰的或钢制或铝制的盒子,在以往的运输工具之上加了一层货物容器,又是一个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发明,却被认为仅次于“互联网”的一个发明。

如何实践“微创新”。

1.一定要以用户思维为前提。 正如互联网思维以用户思维为基础思维,“微创新”也是以用户思维为前提的。“微创新”不是漫无目的小发明、小创造,正如上面所说,第一位的必须是改善用户体验、击中用户痛点。 

2.从细微的需求出发。 

3.做出“最小可行性产品”。

4.不一定是一炮而红。 实践“微创新”,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持续地“微创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快是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根基,产品开发要快,发展用户要快,这样才可以立足于市场,赢得竞争。

快是一种力量。雷军在他的互联网七字决中提到:“最后一个要诀就是快,我坚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有时候,快就是一种力量,你快了以后能掩盖很多问题,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往往风险是最小的,当速度慢下来时,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所以,怎么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提速是所有互联网企业最关键的问题。”快速迭代,是针对客户反馈意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调整,融合到新的版本中。

对于互联网时代而言,速度比质量更重要,客户需求快速变化,因此,不追求一次性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不断让产品的功能丰满。所以,才会有微信在第一年发布了15个版本,扣扣保镖3周上线的纪录。 产品开发追求完美是迭代的大忌。有一句话,用来形容互联网的产品开发,就是互联网产品永远是Beta版。快,就是敏锐的嗅觉,飞速的执行力加上不断的试错与改错。

怎样做到快速迭代。

1.基于用户反馈。用户反馈,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最终用户那里获取针对该产品的意见。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用户反馈,就不是真的快速迭代。

2.管理创新保障效率以快制胜首先是一种企业基因的变革。我们研究国内两位互联网大佬的企业发现,其管理原则中,都有共同的一条,要实现公司在产品开发上的快速迭代以及对外部市场竞争的快速反应,扁平化管理是其共同推崇的。 当然,以快制胜不是互联网行业的专利。对于ZARA的成功,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快速的产品研发。 短时间复制最流行的设计。多款式,小批量。 强悍的供应链系统。 以快制胜是互联网迭代思维的一种体现。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快速迭代,可以使得产品更早地出现在用户跟前,收集到用户的反馈,也使得用户需求痛点不断被刺激到,从而实现用户更高的忠诚度,扩大市场份额。


自我变革是企业持续领先的根本动因。2012年年底,百度CEO李彦宏的一封内部邮件《改变,从你我开始》,讲述了百度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要走的路线,指出不应该快速追求净利润,而要将更多的钱投入新业务和创新上。“你要么是破坏性创新,要么你被别人破坏。。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趋势就像一匹马,如果在马后面追,你永远都追不上,你只有骑在马上面,才能和马一样的快,这就叫马上成功!



这本书算是一本系统的互联网战略思想指南,

能带人了解互联网式的商业思维,蛮有干货。


内容精深。
这本书对九大互联网思维分别进行了深度的战略分析,引用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剖析了每个思维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列举当下互联网行业案例论证了各思维的有效性与权威性。


结构联系紧密。


每个思维看似独立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每个思维都是对其余思维的补充与发展,每介绍一个新思维时都会与前面介绍过思维整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这种高度的紧密联系性在其他书中很难见到。比如用户思维,它提到用户思维本质是满足人性深层心理需求。迭代思维是从事物发展规律出发不断完善产品,简约思维和极致思维是从超出用户期待的用户体验出发设计出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都是为了满足人性心理需求,它们共同促进或制约了用户思维的发展。

总之,这本书内容和逻辑关联性是很强的。还是推荐阅读的。




独孤九剑

今天先分享七剑

如有想法了解更多

请关注公众号获取原创PPT

以及接下来

我们的一些校园新媒体

课程教学体系

持续关注我们

我是佳豪

每天一篇推文

争取开通留言功能

wanan


这是我的个人微信号

感谢关注

持续更新

晚安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通化追剧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