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民国时期的男女爱恨纠葛
一曲隐藏着国仇家恨的慷慨悲歌
清史专家杨念群说,有一次聚会,人们提到了回到哪个朝代最好,座中人的答案最终集中在了先秦和唐代,因为“先秦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那时出现的几个人已经把中国人的智慧发明得差不多了。
唐代的好处是‘想浪漫,找李白;想诉苦,找杜甫’。用现在时髦的话说,自由派的洒脱和新的忧郁全让它给占了。”
这其实是男人的看法,对女人来说,最美的穿越应该在民国。再往前走,在“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的变态意识中,女人,被禁闭在各种牢笼里,连做个白日梦,都怕是要被送上断头台。
就说那些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吧,钩弋夫人,在子贵后被杀,杨贵妃,在动荡后被弑,在香魂陨落的前一秒,她们做的,可能还是富丽堂皇的鸳鸯梦。她们被捧在帝王的手心,她们同时也被踏在男权社会的脚底。
所以,在其他时代,女人只能意淫出一个不大可靠的爱情梦。但民国不同,陈丹青说民国时期,民风格外饱满,士子气格外旺盛。尽管国体粗糙,战乱不断,可是所有人都活得精气神十足,文化的爆发力十足。
民国的女人,有已经完整吸收这种士子气的精神底蕴。又处于女性大解放的时代契机,兼具女性的视角,女性天然的细腻和敏锐的直觉,精神力量得到空前的养育。如此,生活越是动荡,反而越是能绽放出一种别致的美来。
张爱玲有两张照片,一张微微低头,一张微微昂首。低头时,颇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昂首时,又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气。正如她对待爱情,可以卑微到尘埃里,对待事业,却又霸气十足地祭出“出名一定要趁早”。
民国女人,还保留着旧朝代烙印下的近乎刻板的优雅,同时又有新时代变革挥洒出来的战斗力和心机。相比以往宫斗中的甄嬛,再好的,雌身系于帝王位的武则天,也还是没有民国女人这份朝代给予的洒脱和后继之力。
看看民国时期的传记小说,民国美女,民国才女,民国奇女子,尽管不可避免地浸润着民国的风烟水火,却在人性上具备各种朝代的生活张力。
民国女人,前所未有地邂逅了自由精神,在独立人格发展的同时,她们还致力于将中国的女性推向独立、自由、高雅、动人的高度。
如上面所说的张爱玲还有林徽因,萧红,甚至陆小曼,她们各有各的悲欢离愁,她们各有各的行动自由。尽管不能岁月静好,却总是能够活色生香。
她们都有无奈地依附,陆小曼甚至一度不能生活自理,然而时代在最关键的时刻,总是能激发她们的自性魅力。或许这就是陈丹青说的“民国范儿”吧,不惟时尚,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底蕴。
现代女人自由已经没的说,但整体上缺少一种柔软的底气,动辄大刀阔斧,看起来潇洒自如,实际上如霜遇暖,形意挥洒,却已经不能完整统一。
当世界真正由我们做主的时候,我们还是做不了心的主。女人的雍容,女人的浪漫,由心而生,由心而死,死后重生,再生不死,这才是女人最终的幸福,女人最得意的情商,大概皆由情殇来。
而民国的动荡,民国的自由,却让女人终于有了不受外物影响的情商。《雾锁长河》开篇扑面而来的那股子文气,正是这股许久不能得见的民国范儿。
这本是一部炽热激烈的言情小说,可就是在最让人情动的环节,文字也只是淡淡的花前沉静,悠悠的月下伤情。只有品完字里行间的刹那,你才会感受到那种刻骨的疼痛,被岁月割伤的痕迹,从心底,一点点疼上来。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时光之伤。
孤身无依的前清格格傅婉初,如遗落在废墟里的兰花。正应了苏轼那首诗:“本是王者香,托根在幽谷。”纵然朝代的变革,并没有碾压她的人生,可到底还是在她的命里运里压下了一道不可见的印痕,少小离家的心伤,母亲不能脱离旧伤的阴郁……
这些当时并没有多少痛苦的过往,总是在后来的情、爱之殇中毫不留情地再现,就像命运之神一样左右她的每一次选择,也为她的每一次明智的错误补充了足够的动力。
母亲总说:天下男儿皆薄幸,他们要么爱着你的家世,要么爱着你的容颜,要么爱着你的身体,等这些都没了,他们还爱什么呢?
而那个为她的身份烙下永久印记的父亲也说:这世界唯有金银是真正的朋友,明明白白,一是一二是二,不欺你不骗你,你深陷困苦时它救你,你悲伤时能用它来买醉,你独孤时能用它来买热闹。
她的人生,就是在父母这样背道而驰而又相互不悖的人生哲理中展开了。
有时候,她像极了张爱玲,冷静得近乎冷酷,浮世人生都是远的,她唯一靠的住的,就是眼里心里那最初锁定的依靠,在金钱名利、家世关系以及人品性格等等衡量又衡量,审看又审看后确定的爱恋。
为了这青梅竹马的爱情,她会故意蒙蔽自己的双眼,她假装看不到他的优柔寡断,假装不明白她对他们一家人的价值贬值。
他其实也是好的,安静,温情,儒雅,绅士。有所有她在妈妈孤独痛哭时在心里总结出一个好男人的所有一切特征。可他是棋子,棋子是没有心的,他痛苦的眼泪,不过是对弈人留下的汗水。他不能把握自己,又怎能守护她呢?
她就在他的身边,经历万劫不复,经历着把自己撕碎后又重新修补,他却视而不见,他摸得到她的痛,却看不到她的伤。终究,他,不过是没有屋顶的凉亭,安静地坐着赏花总是可以的,躲雨御寒就难得多了。
他是棋子,她就也得不了自由。滚滚红尘,百里洋场,千里烽烟,万里江山,她曾经躲过的那些明枪暗箭,又以另一种方式,在爱欲恩怨中再现,狞笑着,扑过来,她还不能躲,还不能哭,只能笑着用她的心脏迎上前。
爱恋中的女人,把自己卑微到尘埃里,想要开出最要强的花来。爱不如意,总要让人生、总要让自己的心圆满吧。可花是开了,却最终需得血来点染。寒风中那一点点红意,倒也看着盎然。
她又像是萧红,身边总不缺乏爱,她仿佛被命运又仿佛被自己放逐进痛苦和磨难中时,总有一个来救急的,却也总有一个是釜底抽薪的。
她心中笃定了青梅竹马,来往皆是浮云。她以为她是明智的,聪明的,可那些经历了的,即使她可以做到不动声色,却并不能尘归尘土归土。
不管是怎样压抑扭曲的因,在人生的夹缝中,挣扎着也会结出果来。她当初纠结着为了一个目的种下的因,总是会以另一种目的寻来,在她面前绽放出果来。
她躲不开那因,也扯不断那果,她似乎总在纠结,美好和幸福就悬在眼前,看得见,却永远感受不到。
她厌倦了所有,她以为她看透了一切男人的真相。她以为她不会再有爱了,可蓦然回首,却发现真爱就在眼前,那个被自己当成风流不羁、老于算计的豪门公子,一直对自己不离不弃,呵护有加。
她,从来没有把他当成因,她也不是她所有磨难中的任何果,当她终于从所有的名利场中抽离出来,只以一个男人、一个女人这样淡薄的身份来看待彼此时。她才发现,他才是自己一生都在寻找的那个只为了爱彼此一生而来的那个人。
怪只怪,滚滚红尘、衣香鬓影模糊了她的视野,也锈蚀了她的心。她看到的只是他的逢场作戏,他的不择手段,还有他的左右逢源。
怪还怪他太会作戏。他像极了范柳原,他用世俗狡诈掩饰着最纯粹的那颗本心,小心地不暴露自己的纯洁安稳。他像是活在戏台下面的观众,只用叫好来表示自己的存在,却一点都不表现出心在当场。
怪还怪他,到底有些残忍,他就能忍受这近在眼前的心疼,如风筝一样,在风雨里远远近近。他却从来没有强行把这风筝扯回来,让她只属于自己。其实,她这风筝的线,如果他愿意,很早就可以攥进他的手里。
他的残忍蹉跎了她的青春,可时光渐老,人生渐浓,再来品味感情,才会更能享受这种慢、淡的纯粹。身外的乱世,乱世中的悲欢离合,悲欢离合背后的阴谋诡计,阴谋诡计下的明枪暗箭,再混乱些,再世俗些,也不打紧了。心有所属,世界就是安静的,沉稳的,是可控的。
这部小说有多重线索,在爱恨情仇中,还有伴随着历史的诡谲,世代的变迁,国仇家恨饱蘸了笔墨,为整个故事写下大大的缘起。
一笔不为人知的黄金,两个家族的恩怨,在层层扩展而又纷繁复杂的背景,为故事增加了扩展性。也使得女主人公的每一次选择虽然无可奈何却又都显得合情合理,也彰显了作者的大情怀,在小爱的张皇中,添加了信仰,让情爱的意义更加饱满。
在小说泛滥的时代,想要能一口气读完的小说越来越少了,而这部小说,却足以让你想要一口气读完。
敦刻尔克
讲书音频,抢先上线
下载路上读书APP即可收听
你在哪里?
等你等到茶饭不思,你怎么还不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通化追剧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