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和小米 2022-08-02 12:50:27
图片来源:Nguyen Thanh Nha
本文字为《大米和小米》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抄袭必究。
联系人:5317002(大八)
刘劲
广州市随班就读指导中心督导老师
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德育主任
广州市优秀教师
不明白这几点,就不要轻易送孩子去普校上学
口述|刘劲
文|大米
你送孩子去普校的目的是什么?
我一毕业就在启智学校工作,主要做自闭症这一块。2007年,广州还没开始“融爱行”项目时,我就已经在做自闭症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支持的事情了,“融爱行”项目开始后,我一共接手了两个个案,负责跟了他们很久。
对于家长送孩子去普校,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清晰自己让孩子去普校的目的是什么,督导老师才好根据家长的期待值和对孩子的评估来挖掘他的最大潜能。
例如目前,我的其中一个个案正在读初二,一年级时他在启智学校,后来去到普校,直到现在我一直为他在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做支持工作。孩子的能力不算太好,初中20以内的加减都有问题——那他在普通学校的目的是什么呢?孩子妈妈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想在将来买下一个档口,供他做面包店的店员。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未来能够达成面包店店员的目标而努力,因此在普通学校里,我们要着重孩子在社会沟通和职业技能领域的训练。
我们怎么辅助他?
经过评估,孩子离独立做面包还有一大段距离,那么,我们会想他的发展潜能就是在面包店里做助手,可以帮忙抬面粉、抬水、收钱。于是我们会在体适能的领域设计肌肉耐力、体能等目标,让他有足够的体力去胜任搬东西、搓面团等工作;
因为还涉及到收费,那么,对数学的目标就不是发展性的数量配对的训练,因为他连20以内的加减都不好,所以我们会用功能性的数学教学,如钱币的认识、计算器算数找续等等的内容都会纳入到对IEP计划的制定中。
这样一来,小孩在普通学校就有事情可以学,而且老师也知道要教什么。因此,送小孩去普通学校,一定要有个别化教育计划,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具体内容来自于专业评估以及家长的期待值。
···
第二点强调的是生态评估。比如我们都知道结构化教学以及视觉提示,但现阶段,不可能要求普通学校像机构一样做那么多的视觉提示、图卡、工作区间的划分。
如代币制,现阶段你在普通学校不可能用撕图卡,或者直接让老师每节课给代币的方式去进行,根据生态评估,直接用打钩会更好,因为老师方便操作,也不需要大的环境调整。现阶段要老师给我们的孩子服务,一定要根据生态评估,看看自己在这个环境里能做什么事情。
当孩子在学校出现行为问题,怎么办?
三种行为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特殊孩子在普校,难免会出现行为问题,而且我们有一句话,叫做“能力越大,障碍越大”,意思是能力越好的孩子,他们会有更多机会爆发行为问题,他们会有奇怪的想法以及付诸实践的行动,因此,老师和家长往往都比较头痛。
我的另一个个案小本,他一年级的时候,说要去打校长,后来真的打了。我们问为什么你要打校长,他的理由是打了校长,可以被退学,因为他不想在普通学校念书了——出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看待?
我们也经常说,“孩子现在的行为,就是他最好的行为,即使他是不适当的。”意思是特殊孩子在表达诉求时会用一些不适当的行为去表达,因为他们口语、动作、感知、社交等能力不足,所以会有一些我们觉得不适当的行为出现,但对于孩子来说,能够满足他的行为功能就是最好的行为了。但小本不属于这种情况,他由小到大,已经养成了“自己认为应该怎样,所以一定要这样做”的信念。这在我看来属于“信念的行为”,比较难处理。
对于孩子的行为问题,我自己将它划分为三块:精神的行为,行为的行为,信念的行为。
1、精神的行为
例如孩子牙痛、有中耳炎、月经前期,这些生理疼痛会伴随行为问题。或是多动症的特质,有精神障碍,抑郁症等原因,因为大脑神经的问题让孩子有相应的行为问题出来。这种行为跟孩子的脑神经系统、身体状况有关,要是得到专业诊断和治疗,行为问题也会随之消失。
2、行为的行为
我们通常见到的比较好处理的,就是“行为的行为”。它出现原因有四种:吸引注意、获得想要的、逃避不想要的、感官刺激。
比如我想吸引你的注意,就吐口水,我一吐口水你就看我,你不看我我就吐,我吐口水的目的就是要你的行为:看我。这就是行为的行为,这类型的行为问题好处理,只要你找到他们的行为功能,能够有策略预防他的不适当行为,教导适当的替代行为,并在适当的替代行为后给予及时的强化,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问题行为就会减少直到消失。
3、信念的行为
“信念的行为”尤其集中在高功能孩子身上,最难处理。因为这些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世界观以及思考逻辑,一旦形成信念后,就很难改变。如小本打校长,是在他怪异的逻辑下去决定的,在他的角度看,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打校长跟开除出校,的确实有密切联系的。但这样子却没有了社会道德的约束,但是小本没有考虑到,因为与他无关。这种信念是小时候到现在,他想做任何事情,父母都会让他做得到的生活模式累积而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
改变信念不容易,如果孩子在10岁前,还算容易解决,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介入,然后再改变他的生活模式,以此在生活中做一点一滴地改变,还可以调整。但如果他已经长到15岁后,基本形成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于现在要改变你的信念,我想也是很困难了。
···
通常来说,能力好的孩子小时候常常被逼着做事,等长到青春期,对所有人都不信任,认为所有人让他们做的事情背后都有目的,所有的事情都要交换条件,这些孩子的信任感很低,长大后很难有好的社交活动。我们要改变这种活动模式,就必须先有一人先跟他建立关系,然后再互动,并且这种互动是没有压力的、合作式的活动。
案例示范
我现在遇到的个案,智商有150,不做作业,他爸爸希望我能跟他聊一聊,当我走过去后,孩子对我开口就是,“你也不是好人”,这时候我该怎么办?我发现他喜欢设计游戏,于是就跟他玩他设计的游戏,玩的过程中他便会向我说明,我再引导他写下来,然后提出做作业的问题,他就相对能接受了。
所以辅助老师和小孩建立合作互信的关系,比任何事情都要来得重要。
要选择专业的在校辅助人员
目前为止,我觉得特殊孩子普校就读,遇到的最大障碍还是……人。
我们所说的障碍,其实都是环境给予孩子的。比如孩子打人,通常打人的小孩子,口语都不好,那么,当他表达不出来的时候,就会用打人来表示,对我们来说,这是问题行为;但对他来说,我一打你,你就关注我,就知道我有问题要找你。出现原因一是因为他口语不好,另一个就是因为在大环境里,没有足够的人给他提供支持。如果他有一个沟通辅具,能够帮助他表达他的需求,再加上在大环境有人能关注到她,那么他还会有这个行为问题吗?所以说来说去,特殊孩子在普校顺利就读最需要的是人力资源。
我每年都会开自闭症学生的入学学前准备班,孩子们8月在我这里训练10天,9月开学后我陆陆续续去到他们就读的普校观察情况。曾经去到一个学校看我们的一个个案,发现在课室里,一个老师要带45个学生,能给到我们自闭症孩子的关注很少很少。老师不关注,同时再没有人去帮助他,孩子这样待在普校是浪费时间。
辅助老师的重要性和易出现的问题
另外一个,因为关注少,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又有障碍,久而久之就会有了吸引人注意的行为问题,所以我们还有一句话叫做“无聊是行为问题的温床”。对于在普校里就读的自闭症小孩子,特别是那些对环境变化难以关注或者调整得当的小孩子,我十分建议他们有一位辅助老师帮忙。
但请了辅助老师后,问题又来了,就是我们开始说的,孩子在普校生活学习,我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做了很多的家长培训,每次都会问为什么要让孩子进普校?如果家长你自己都没想清楚,走一步做一步,后面的事情就会完完全全偏离。
有些家长认为需要普通环境给孩子提供社交,让孩子跟着别人成长,有一些希望孩子能读大学,但你目标都不明确,不是实实在在的内容,那么,班主任、辅助老师做的事情,有可能会有偏离,久而久之就会有一些副作用出来。
举个例子,老师在讲台上要求孩子翻到书本第几页,给出指令:翻到36页。孩子没有反应,一般来说,我们的辅助老师就会再给孩子说一次指令,孩子就会翻到36页。在行为上,孩子跟上来了,但这是我们要的目标吗?
我们希望的是,在普校里,老师和孩子有互动,而不是辅助老师重复给指令,而这样一来辅助老师就变成了孩子跟老师直接互动的阻碍,因为孩子在学校,他的指令基本都是来自于辅助老师,那么跟我们融合教育的初衷也不一样了。
···
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假如辅助老师请病假,孩子根本上不了学,因为班主任、任课老师一直以来都没有直接和我们的孩子互动,所有事情都交给了辅助老师,副作用就在这时候出来了。
所以有家长问要不要辅助老师陪读,我是这样认为的,在国内目前的班级组成,给孩子在学校提供特教助理、辅助老师非常必要;但整个团队:包括家长、班主任、任课老师、督导、特教助理(辅助老师),都要有清晰可操作的目标,这样家长也就不用担心辅助过多造成最后很难撤出的情况,只要有专业的介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处理和安置。
重要的课后十分钟
就目前的课程来说,如果孩子有需求,特教助理(辅助老师)最好能介入,但像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这些氛围宽松的课,我们就不建议特教助理介入了,而是让孩子在里面跟其他同学互动。而语文、数学等课程,因为节奏很快,别的孩子也要上课,这个时候互动的目标比较难达成,此时的环境最好做好自我管理、学科认知、个人工作等目标,此时就需要有陪读老师帮忙了。
而下课后的十分钟,社交、沟通的目标就是此阶段的重要内容了。而如何让孩子跟其他同学互动好,也是陪读的工作内容。
最后讲一下对于特教助理的培训,我们通常都是从特教概述、基本理念、认识特殊孩子、评估、教学策略、行为处理的技术、目标的制定、IEP制作等这几块内容去培训。基本上,我认为培养一个从入门到成熟的中等水平特教助理,大概要花三年时间。
-完-
回复相应数字查看融爱行系列文章
-135- 融爱行①|戴榕:我所经历的,特殊孩子就读普校支持计划——“融爱行”项目的诞生
-136- 融爱行②|卢莹:一个特殊孩子,在“融爱行”能获得什么?
-155- 融爱行③|(陪读)特教助理的一周记录表来了!
-156- 融爱行④| 国内仅有的 20份正式的IEP(个别化教育计划)长什么样?
明日预告
《融爱行⑥|督导老师曹丽敏:普校能给(特殊)孩子什么?》
米糊读书会(推荐):413811513
四叶草幼儿园群(推荐):453459153
四叶草2014小学群(推荐):296330434
四叶草新家长群:296673615
四叶草广州家长群:121550028
相关推荐